Spring给了一个约定(AOP开发也给了我们一个约定),如果使用的是声明式事务,那么当你的业务方法不发生异常(或者发生异常,但该异常也被配置信息允许提交事务)时,Spring就会让事务管理器提交事务,而发生异常(并且该异常不被你的配置信息所允许提交事务)时,则让事务管理器回滚事务。
Transactional的配置项
<!--使用声明式事务配置注解驱动-->
<tx:annotation-driven transaction-manager="transactionManager"/>
使用XML进行配置事务管理器
使用XML配置事务管理器的方法很多,但是也不常用,更多时我们会采用注解式的事务。为此笔者只介绍一种通用的XML声明式事务配置,不过它却在一定流程上揭露了事务管理器的内部实现。它需要一个事务拦截器——TransactionInterceptor,可以把拦截器想象成AOP编程。 代码清单:配置事务拦截器
PROPAGATION_REQUIRED,ISOLATION_READ_UNCOMMITTED PROPAGATION_REQUIRED,ISOLATION_READ_ UNCOMMITTED PROPAGATION_REQUIRED,ISOLATION_READ_ UNCOMMITTED PROPAGATION_REQUIRED,readOnly PROPAGATION_REQUIRED,readOnly PROPAGATION_REQUIRED,readOnly PROPAGATION_REQUIRED,ISOLATION_READ_ UNCOMMITTED PROPAGATION_REQUIRED,ISOLATION_READ_ UNCOMMITTED PROPAGATION_REQUIRED,ISOLATION_READ_ UNCOMMITTED
配置transactionAttributes的内容是需要关注的重点,Spring IoC启动时会解析这些内容,放到事务定义类Transac-tionDefinition中,再运行时会根据正则式的匹配度决定方法采取哪种策略。显然这使用了拦截器和Spring AOP的编程技术,这也揭示了声明式事务的底层原理——Spring AOP技术。 还需要告诉Spring哪些类要使用事务拦截器进行拦截,为此我们再配置一个类BeanNameAutoProxyCreator 代码清单:指明事务拦截器拦截哪些类
*ServiceImpl
transactionInterceptor
BeanName属性告诉Spring如何拦截类。由于声明为*ServiceImpl,所有关于Service是现实类都会被其拦截,然后interceptorNames则是定义事务拦截器,这样对应的类和方法就会被事务管理器所拦截了。
声明式事务的约定流程
首先Spring通过事务管理器(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的子类)创建事务,与此同时会把事务定义中的隔离级别、超时时间等属性根据配置内容往事务上设置。而根据传播行为配置采取一种特定的策略,后面会谈到传播行为的使用问题,这是Spring根据配置完成的内容,你只需要配置,无须编码。然后,启动开发者提供的业务代码,我们知道Spring会通过反射的方式调度开发者的业务代码,但是反射的结果可能是正常返回或者产生异常返回,那么它给的约定是只要发生异常,并且符合事务定义类回滚条件的,Spring就会将数据库事务回滚,否则将数据库事务提交,这也是Spring自己完成的。你会惊奇地发现,在整个开发过程中,只需要编写业务代码和对事务属性进行配置就可以了,并不需要使用代码干预,工作量比较少,代码逻辑也更为清晰,更有利于维护。